地基处理7.1.5条置换率中de的疑问
在面积置换率中,de为一根桩分担的地基处理面积的等效圆直径,当等边三角形布桩时,那为什么规范取等效直径de=1.05s,没看懂。假如等边三角布桩,间距1m,三角形的面积为0.433平方米,如果按照等效直径de计算的面积de=1.05s=1.05m,然后按照等效直径按照计算圆面积的公式计算出来的面积为0.865平方米,二者相差2倍。所以我觉得规范说的de为一根桩分担的处理面积有问题?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图中
三角形的面积=0.5*s^2*sin60
处理的面积(图中红色部分)=3*(60/360*pai*d^2)=一个半圆的面积,而不是一个圆的面积
然后m=处理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你就可以得出规范的那个值了。关键就是处理的面积,一般会被误认为是一个圆的面积,而实际上只有一半
你画图看看 一根桩所承担的面积是一个等边六边形 相当于1.5倍的三角形的面积 你的精神值得肯定,但是规范这么算是有道理的,你试想,你的桩打下去了,是会有挤土效应的,挤土之后面积就不是0.433了 家宝 发表于 2016-5-14 11:34
你的精神值得肯定,但是规范这么算是有道理的,你试想,你的桩打下去了,是会有挤土效应的,挤土之后面积就 ...
这个应该不是挤土效应的问题吧?再挤土也不能说把面积增加一倍啊,只是我觉得《地处规范》地基处理面积的等效圆直径这个说法有歧义,还是仅仅是计算面积置换率时这样定义的。 第一证书 发表于 2016-5-21 10:29
图中
三角形的面积=0.5*s^2*sin60
处理的面积(图中红色部分)=3*(60/180*pai*d^2)=一个半圆的面积,而 ...
多谢你给的这个图很形象,按照你的公式算了下 恰好就是规范上的m,只是你的处理面积的公式3(60/180)可能有误,不过是小问题,都看得懂的,是不是应该是3(60/360)? 就是版主说的,解释的很清楚了,半根桩包含在一个三角形,一根桩两个三角形面积,2*0.5*S*√3/2= 算出来就是1.732/2=0.86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