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000 发表于 2017-12-8 14:53

紧跟大神,一起前行!

小杰 发表于 2017-12-9 12:45

本帖最后由 小杰 于 2017-12-9 12:47 编辑

2017.12.09
让练习成为一种习惯
1、做题总结
一:板的受冲切承载力《混规》第6.5.1 条、第6.5.2 条、第6.5.3 条
典型考题:2008 年一级题8、2008 年一级题9、2013 年一级题11。2014 年二级题9。2014 年一级题11。2007 年二级题11。2010 年一级题10、2010 年一级题11。
1、2008 年一级题09:出错的原因在于未考虑力的方向。同时恒载包括板厚和覆土,而我仅仅考虑了覆土。此题很有新意。和平时设计也有密切的联系。让你去估算最大的覆土厚度。
2、2010年一级题10:不考虑弯起钢筋,意思就是不配置。还是采用公式6.5.1-1。
而我想成了用6.5.3-1。
3、2010年一级题11:弯起钢筋的根数未考虑。应该是全部的弯起钢筋。这个要仔细看规范的规定。
二:最大裂缝宽度计算——《混规》第7.1.2 条、第7.1.1 条、第7.1.4 条
典型考题:2005 年一级题4、2010 年一级题3、2011 年一级题12、2012 年一级题3、2013 年一级题2、2014 年一级题15、2016 年一级题7。
1、2010 年一级题3:不上人屋面的活载为0.5,同时还要考虑其准永久系数为0。我的天,不能想当然啊。所有的参数都要有依据。这题是板的最大裂缝宽度,很少考察。取一米宽度计算,b=1000mm。
2、2012 年一级题3:真的是每一步都要小心啊。办公楼的准永久系数为0.4。我按0.5,下次不看清楚,我让自己呵呵哒。
3、2016 年一级题7:看清楚是哪类构件啊,考的最多是受弯构件。αcr 不同。不能都以为是1.9。
三:受弯构件最大挠度——《混规》第7.2.1 条、第7.2.2 条、第7.2.3 条、
第7.2.5 条
典型考题:2006 年一级题3,2006 年一级题4、2012 年一级题4。2007 年一级题4、2009 年一级题15、2010 年一级题4、2014 年一级题10。
1、2006 年一级题3:这题竟然忘了代0.2数字,我也是醉了。醉了,再醒醒继续做。
2、2009 年一级题15:此题和2007 年一级题4基本上一样的。公式代错。天真的以为是混凝土。而题目说的是预应力。
2、规范总结
每天都有收获,虽然收获不大。今天总结了板的受冲切承载力、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受弯构件最大挠度。
3、做题感受
看书看累的时候看看别人的经验,除了看规范就是做题,把知识搞懂之后就是刷题。如果还是时间就是错题总结和知识点总结。做题时,脑子一定要清醒,再清醒。
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

小杰 发表于 2017-12-10 11:03

本帖最后由 小杰 于 2017-12-10 11:05 编辑

2017.12.10
让练习成为一种习惯
1、做题总结
一:钢筋锚固长度——《混规》第8.3.1 条、第9.3.4 条、第11.6.7 条
典型考题:2003 年一级题10。
二:钢筋最小搭接长度——《混规》第8.3.1 条、第8.4.3 条、第8.4.4 条
典型考题:2006 年一级题6。2003 年二级题1、2004 年二级题11、2006 年二级题13、2009 年二级题9。
三:搭接接头间距——《混规》第8.3.2 条、第8.4.3 条
典型考题:2012 年一级题15。2003 年二级题17、2009 年二级题10。
四: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混规》第8.5.1 条
典型考题:
2003 年二级题16、2012 年二级题13、2016 年二级题13
五:《混规》第9.2.1 条、第9.2.2 条、第9.2.9 条
典型考题:2016 年二级题9。
六: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混规》第9.2.6 条
典型考题:
2016 年一级题3。2010 年二级题1、2010 年二级题2。
七:折梁两侧的全部附加箍筋——《混规》第9.2.11 条、第9.3.12 条
典型考题:2005 年一级题11、2008 年一级题10、2016 年一级题2。
2004 年二级题5、2005 年二级题13、2007 年二级题3、2009 年二级题8、2013
年二级题5。
八:梁每侧纵向钢筋最小配置量——《混规》第9.2.13 条
典型考题:2007 年一级题1。
九:梁端上部纵筋最大配筋面积——《混规》第9.3.8 条
典型考题:2010 年一级题12、2013 年一级题3。2010 年二级题8、2013 年二级题15。
十:牛腿——《混规》第9.3.11 条、第9.2.12 条
典型考题:2005 年一级题11。
2013 年二级题9。
十一:《混规》第9.6.2 条、第9.6.4 条、第9.6.5 条
典型考题:2016 年二级题12。
十二:埋件可以承受的最大集中力设计值——《混规》第9.7.2 条
典型考题:2013 年一级题9。2011 年二级题9。
十三:《混规》第9.7.6 条
典型考题:2016 年二级题4。2016 年二级题7。
错题总结
1、2003 年一级题10:锚固长度进行总结。常考的也就是这种类型。抗震在p185,非抗震在p125。最后一定要将计算的结果和柱宽-纵筋保护层-d/2。两者取较大值。
2、2006 年一级题6:未考虑接头数。这类题一定要先假定,再进行判断假定是否正确。
3、2010 年一级题10:折梁未看清题目所求是一侧还是两侧的。相差一倍。
2、规范总结
将混规考题进行总结。总结出混常考点的索引。虽然工作很简单,但是有一种好处是,对全书可以有个全局的把握。题目每年都在变。不变的是常考的知识点。如附图所示。
3、做题感受
慢慢要形成一种习惯。按照步骤仔细做题。做完题,总结完,再看培训讲解。这样看看自己想的,和老师所想的是否一致。慢慢培养这种感觉吧。常见计算错误,以后尽量减少。ps:前两天老婆生日,没有礼物和鲜花。只有在一起的微笑。也希望自己的努力。希望明年能把证书考过。放在老婆面前。继续加油了。
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



小杰 发表于 2017-12-11 17:16

本帖最后由 小杰 于 2017-12-11 17:18 编辑

2017.12.11
让练习成为一种习惯
1、做题总结
一:框架梁端考虑地震组合的剪力设计值——《混规》第11.3.2 条
典型考题:2013 年一级题4。
2010 年二级题14。
二:柱端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设计值——《混规》第11.4.3 条、第11.4.5

典型考题:2005 年一级题12。2005 年二级题16、2014 年二级题3。
三:柱箍筋非加密区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混规》第11.4.7 条、第11.4.10 条
典型考题:2005 年一级题13。2014 年二级题4。
四:箍筋配置的合理性——《混规》第11.4.17 条、第11.4.14 条、第11.1.3 条
典型考题:2003 年一级题6、2007 年一级题13、2008 年一级题2、2012 年一级题11。
2003 年二级题3、2004 年二级题8、2007 年二级题6、2010 年二级题9、2012 年
二级题8。
五:节点核心区的剪力设计值——《混规》第11.1.6 条、第11.6.2 条
典型考题:2006 年一级题8。
六:计算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X 向抗震受剪承载力——《混规》第11.6.3 条、第11.6.4 条
典型考题:2006 年一级题9、2011 年一级题7。
七:剪力墙在偏心受压时的斜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混规》第11.7.4 条、第11.7.14 条、第11.1.6 条
典型考题:2009 年一级题11。
八:连梁的剪力设计值——《混规》第11.7.8 条、第11.7.9 条
典型考题:2007 年一级题10、2013 年一级题7。
九:连梁纵向受力钢筋构造要求——《混规》第11.7.11 条、第11.7.7 条
典型考题:2007 年一级题9。
十:剪力墙的轴压比——《混规》第11.7.16 条、第11.7.17 条、第11.7.18 条
典型考题:2003 年一级题7、2003 年一级题8。
十一:素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混规》附录D
典型考题:2009 年一级题10。
十二:深受弯构件——《混规》附录G
典型考题:2008 年一级题4、2008 年一级题5、2008 年一级题6、2012 年一级题16。2012 年二级题10。
十三:无支撑叠合梁板——《混规》附录H
典型考题:2008 年一级题11、2008 年一级题12、2008 年一级题13、2016 年一级题15、2016 年一级题16。2014 年二级题17。
十四:《抗规》第3.1.1 条、第3.3.3 条
典型考题:2016 年二级题17。
十五:结构竖向规则性的判断——《抗规》第3.4.2 条、第3.4.3 条
典型考题:2009 年一级题2。2016 年二级题13、2016 年二级题15。
十六:给定水平力——《抗规》第3.4.3 条、第5.2.5 条
典型考题:2004 年一级题6、2008 年一级题1、2009 年一级题3、2012 年一级题9。
2010 年二级题13。
十七:是否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影响——《抗规》第3.6.3 条
典型考题:2010 年一级题2。
十八:钢筋的抗震要求——《抗规》第3.9.2 条、第6.1.2 条
典型考题:2009 年一级题14。
十九:确定特征周期——《抗规》第5.1.4 条、第4.1.6 条
典型考题:2011 年一级题1、2011 年一级题2、2014 年一级题13。2005 年二级题11、2008 年二级题15、2010 年二级题6。
二十: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抗规》第5.2.2 条
典型考题:2007 年一级题7、2007 年一级题8。2014 年二级题2。
错题总结:
1、2013 年一级题4:审图不严格,应该是没分。我把ln按跨度去计算了。应该是净跨。看条文应该要一个字一个字看啊。从这题引发了许多的想象。以后常用结构图集也是要看的。这题就是第二层钢筋不深入支座的表达方法。
2、2007 年一级题13:这题真不该错啊。很简单的错误。没有看清限制。轴压比也按体积配箍率的Fc限制。这个错误,张冠李戴。
3、2006年一级题9:ηj理解错了。我按1.25计算的。满足5个条件才是1.5。
4、2009年一级题10:这题不知道用哪个公式,直接放弃的。但是考场中最后做。总结一个规律。不常考的题,只要找到地方。就是代代公式简单的计算。
5、2009年一级题14:抗震等级未进行判断,直接去按抗规进行计算的。
2、规范总结
今天将施工图审图清单进行总结。虽然14年考过。以后不会考。但是总结下,对整体会有个帮助。总结比做题更花时间,但是对自己更有帮助。尽量上班的时候总结吧。总结如附图所示。
3、做题感受
今天看到一个同仁发的很有启发:希望对自己做题有帮助。习惯是什么?
没有提醒,没有督促,自然而然,周而复始潜意识里的东西,才是最长久最易坚持的,所以你想要什么样的习惯,请多刻意练习。
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


小杰 发表于 2017-12-12 09:23

本帖最后由 小杰 于 2017-12-12 09:26 编辑

2017.12.12让练习成为一种习惯1、做题总结一:《抗规》第5.2.5条典型考题:2016年二级题16。二:是否竖向地震计算——《抗规》第5.3.3条典型考题:2004年一级题8。三:弹性层间位移和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抗规》第5.5.1条、第5.2.5条典型考题:2012年一级题10。2016 年二级题14。四:防震缝——《抗规》第6.1.2条、第6.1.4条典型考题:2007年二级题13、2011 年二级题1、2011 年二级题2、2011 年二级题6。五:抗震墙各墙肢截面组合的内力设计值——《抗规》第6.2.7条典型考题:2011年一级题15。2011 年二级题14。六:满足抗震要求的构造要求框架柱——《抗规》第6.3.5条、第6.3.6条、第5.4.1条、第6.1.2条典型考题:2011年一级题3。2007 年二级题14、2011 年二级题3、2016 年二级题11(6.1.2 条)。七:框架柱的纵向钢筋配筋要求——《抗规》第6.3.7条、第6.3.9条典型考题:2010年一级题6、2011 年一级题8、2013 年一级题1、2013 年一级题12、2016年一级题14。2006 年二级题10、2008 年二级题12、2008 年二级题13、2012 年二级题4、2014年二级题5、2016 年二级题18。八: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抗规》第6.4.2条、第5.1.3条典型考题:2013年一级题5。2006 年二级题11、2016 年二级题10(6.4.5 条)。九:抗震墙墙肢两端边缘构件——《抗规》第6.4.5条、第6.1.10条典型考题:2013年一级题6。2006 年二级题12。十:等效侧力法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抗规》第13.2.3条、附录M.2.2典型考题:2011年一级题9。十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抗规》附录C.0.7典型考题:2005年一级题15。十二: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抗规》附录D、第5.4.1条典型考题:2011年一级题6。十三:单层厂房纵向抗震验算——《抗规》附录K典型考题:2013年二级题8。十四:审图题典型考题:2004年一级题7、2004 年一级题9、2004 年一级题10、2004 年一级题12、2006 年一级题11、2014 年一级题5、2014 年一级题6、2014 年一级题7、2014年一级题8。2008 年二级题17、2008 年二级题18。十五:《荷规》第3.2.3条、第3.2.4条典型考题:2016年一级题1、2016 年一级题8。2016 年二级题1十六:消防车活荷载考虑覆土厚度影响的折减系数——《荷规》附录B.0.2、第5.1.1条典型考题:2013年二级题1。十七:《异形柱规》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考点典型考题:2014年一级题1、2014 年一级题2、2014 年一级题3、2014 年一级题4。2011 年二级题12、2011 年二级题13。十八:《混验规》第5.3.4条典型考题:2016年一级题5。错题总结:1、2011 年一级题6:组合值求错,应该要梁左端组合,梁右端组合。再代入公式。这种题错了好几次了。值得好好注意。2、规范总结混规做完了,也总结完了。做题流程和步骤都记录下来。后期从做题中提高做题。总结混凝土易错点(引用麦克大神)。3、做题感受现在状态还好。学习的思路是,做题-看规范-总结-听课-看规范-总结易错点。一点点去积累。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
混凝土部分易错知识点汇总
1、动力系数:①吊车,荷规6.3.1条;②吊装、搬运, 9.6.2 条、荷规5.6.2条。2、T 形、I形、倒L形截面受弯构件:应验算给出的翼缘宽度是否已经超过规范5.2.4条要求。3、钢筋强度限值:①用作受剪、受扭、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时,≤360MPa,4.2.3条;牵涉箍筋(6.3节、6.5节及9.2节(Ⅲ)等)、纵筋(6.4节)等;但用着围箍时(6.2.16条)、局部受压构件(6.6.3条)、计算配箍率时,不限制;②HRB500、HRBF500钢筋用作轴心受压时,抗压强度取400MPa,4.2.3条修订稿;③用作锚筋时,强度计算≤300MPa,9.7.2条(锚固长度la时,不限300MPa,9.7.4条)。4、γ0取值:①承载力:持久、短暂状况(基本组合、设计值),取值按3.3.2条;地震状况γ0=1.0(地震组合、设计值);偶然状况(含连续倒塌)γ0≥1.0(偶然组合(荷规3.2.6条)、动力系数、混凝土强度标准值、钢筋极限强度标准值);②正常使用:不考虑γ0,3.3.2条、3.4.2条、3.6.3条。5、悬臂构件挠度限值:计算按实际长度,限值按2倍实际长度,即限值适当放宽,表3.4.3注。6、承载力包括:承载力、失稳、疲劳、抗震、倾覆、滑移、漂浮、偶然作用(连续倒塌),3.3.1条。7、保护层厚度:①分箍筋、主筋保护层;②砼≤C25;③100年时,箍筋=1.4c,纵筋=1.4c+φ;④板分为主筋在内或在外;⑤不小于钢筋公称直径,8.2.1条。8、钢筋连接:①lab:ft按≤C60取值;②系数ζa、弯锚、端锚长度系数≥0.6;③la、ll最小限值(200或300);④横向构造钢筋,8.3.1-3条、8.4.6条;⑤搭接以较小钢筋计算;⑥吊车荷载时焊接(取45d),8.4.9条。9、配筋率:①受压构件>C60,ρmin+0.1;②受弯、大偏心受拉构件面积计算,表8.5.1注5;③ρmin时面积按全截面;一般配筋率时按有效截面;④板类受弯构件,采用400MPa以上钢筋,配筋率表8.5.1注3。10、二阶效应:① P-Δ效应各规范不同,P206注释;②求放大系数ηs,承载力时折减刚度(注:折减是指求侧移刚度D时对梁柱的EcI进行折减,非对侧向刚度D进行折减),位移时不折减,B.0.5条;③∑Gi为重力荷载设计值,非GE,B.0.3条;④P- δ效应柱最大承载力在控制截面,应换算为柱端M2,6.2.4条。11、梁端弯矩不应调幅的情况:①直接承受动力荷载;②要求不出现裂缝;③三a、三b环境,5.4.2条。12、抗震调整系数γRE:①式子左右两端为内力相等时,右边不×1/γRE ,如6.2.10-2式、6.2.11-3式,②式子左边为N、M时,右边应×1/γRE;如6.2.10-1式、6.2.17-1式、6.2.17-2式等。13、独立简支梁:同时有均布、集中荷载时,验算剪力设计值比例(75%),牵涉到αcv取值,6.3.4条。14、单层吊车房屋柱的计算高度:①是否计入吊车荷载;②排架方向,Hu/Hl是否≥0.3,6.2.20条。15、柱ρ>3%时:①A应扣除钢筋截面面积As,6.2.15条;②箍筋要求较严,9.3.2-5条;③高规抗震时,四级框架柱箍筋也要求较严,高规6.4.3条,但混规、抗规均无此规定,11.4.12条、抗规6.3.7条。16、偏心受压构件:①大偏心当x <2as’时(矩形、I形截面均存在此情况),按6.2.17-2条;②非对称配筋小偏心且N>fcA时,“形心反号”,按6.2.17-3条、I形截面按6.2.18-4条;③复核非偏心方向轴心受压。17、偏心受拉构件:①非对称配筋大偏拉:ξ<2as’/h0时,As按6.2.23-2式;此时As’不屈服,取最小配筋率;②非对称配筋大偏拉:ξ>ξb时,取ξ=ξb;③对称配筋矩形截面,无论大小偏心,均按6.2.23-2式。18、抗剪计算:①剪跨比限值各工况下取值不一致。②轴力限值(如N≤0.2fcA)③拉剪时,右式有限值。19、受扭构件:①箍筋及受扭纵筋≤360MPa;②箱型截面b:截面限制条件、受剪计算时取2tw(如6.4.1条、6.4.2条),受扭计算及配筋相关(如6.4.6条、6.4.10条、9.2.5条、9.2.10条等)时取bh。20、梁构造钢筋:hw≥450时,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上、下部受力筋及架立筋)≥0.1%bhw,9.2.13条。21、顶层端节点梁上部纵筋:应满足As≤0.35βcfcbbh0/fy,9.3.8条。22、牛腿:①a的限值在9.3.10条裂缝控制与9.3.11条承载力计算中不同;②承受竖向力的钢筋配筋率限值,9.3.12条;③支撑高低屋面牛腿承受水平力钢筋限值,11.5.4条。23、预制构件吊环:①HPB300钢筋时计算应力≤65MPa、Q235钢时≤50MPa;②一个构件上有4个吊环按3个计算,9.7.6条;③抗震验算中“预埋件锚筋截面计算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为γRE =1”,表11.1.6注。24、深梁简支支座下部纵筋锚固长度:直锚时取1.1倍la,不同于一般梁,G.0.9条。25、疲劳计算:①荷载采用标准值;②吊车乘动力系数;③l0≤12m吊车梁,可取一台最大吊车;6.7.2条。26、雨蓬和挑檐等结构,勿忘施工检修荷载,荷规5.5.1条。27、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计算(含底部剪力法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1)规则结构(扭转位移比μmax≤1.2,计算μmax时需考虑偶然偏心):①考虑偶然偏心与扭转耦联进行计算,高规4.3.3条;②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扭转耦联进行计算,但边榀构件应放大,抗规5.2.3条;(2)不规则结构(μmax>1.2):以下两项取大值:①不考虑偶然偏心但考虑扭转耦联的双向地震按抗规5.2.3-7、8式求解;②考虑偶然偏心与扭转耦联的单向地震,抗规5.1.1-3条、高规4.3.3条条文说明。28、仅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不仅仅是框架结构)和斜撑(含楼梯)才对纵筋材料限值,抗规3.9.2条。29、平立面均不规则的结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应降低10%,抗规6.1.1条条文说明。30、竖向地震:①抗规规定需计算竖向地震:抗规5.1.1-4条;②构件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应增大1.5倍,抗规5.3.1条;③大跨度、长悬挑结构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竖向地震时,设计地震分组均按第一组,抗规5.3.4条。31、柱体积配箍率:①砼≥C35,但轴压比时不限;②箍筋fyv不限360;③ρvmin:λ>2;④ρvmin:λ≤2时≥1.2%;⑤ρvmin:9度一级λ≤2时≥1.5%⑥ρvmin:转换柱λv+0.02,体积配箍率≥1.5%。32、梁端纵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2mm,11.3.6-3条。33、各项配筋率、加密区构造、轴压比等注意修正,尤其是砼强度、钢筋强度、场地等因素修正。34、甲乙类建筑或7度(0.15g)、8度(0.30g)Ⅲ、Ⅳ类场地建筑:抗震措施或抗震构造措施时,复核提高后的最大适用高度是否满足,否则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混规11.1.4-4、高规3.9.7条。35、①仅框架角柱、边柱及剪力墙端柱出现小偏心受拉时配筋放大1.25倍,其他柱不放大,11.4.13条;②双肢剪力墙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出现偏心受拉时,弯矩、剪力放大1.25倍,高规7.2.4条;③部分框支剪力墙的落地剪力墙墙肢不宜出现偏心受拉,高规10.2.18条。

小杰 发表于 2017-12-13 10:27

本帖最后由 小杰 于 2017-12-13 10:29 编辑

2017.12.13让练习成为一种习惯1、做题总结高层真题专项一: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高宽比——《高规》第3.3.2条典型考题:2005年一级题58。6.1.2 结构规则性——《高规》第3.4.5条典型考题:2013年一级题61、2013 年一级题62、2014 年一级题59、2014 年一级题61。2008 年二级题76、2016 年二级题696.1.3 《高规》第3.5.2条、第3.5.3 条2016 年一级题686.1.4 楼盖舒适度要求——《高规》第3.7.7条典型考题:2014年一级题65。6.1.5 确定抗震等级——《高规》第3.9.1条、第3.9.3 条、第3.9.5 条、第3.9.6 条典型考题:2004年一级题69、2005 年一级题59、2005 年一级题61、2009 年一级题63、2009 年一级题64、2010 年一级题69。2003 年二级题74。6.1.6 特一级剪力墙、筒体墙——《高规》第3.10.5条、第3.9.3 条典型考题:2011年一级题71。6.1.7 抗震性能设计要求——《高规》第3.11.3条典型考题:2013年一级题69、2014 年一级题70。6.1.8 《高规》第4.2.1条、第4.2.2 条、第4.2.3 条2016 年二级题796.1.9 结构时程分析时,选用地震波——《高规》第4.3.5条典型考题:2008年一级题66、2013 年一级题71。2014 年二级题77。6.1.10 结构时程分析时,选用地震波——《高规》第4.3.5条典型考题:2008年一级题66、2013 年一级题71。2014 年二级题77。6.1.11 特征周期——《高规》第4.3.7条、第3.11.3 条典型考题:2013年一级题69。6.1.12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高规》第4.3.8条典型考题:2006年一级题67、2008 年一级题61。6.1.13 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地震作用效应——《高规》第4.3.10条典型考题:2008年一级题62、2014 年一级题60。6.1.14 竖向地震作用——《高规》第4.3.13条、第4.3.7 条典型考题:、2016年一级题59、2016 年一级题63,2012 年二级题76。6.1.15 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高规》第5.3.7条典型考题:2005年一级题70。2013 年二级题66。6.1.16 弹性计算分析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高规》第5.4.1条典型考题:2003年一级题70、2006 年一级题63、2006 年一级题64。2004 年二级题71、2010 年二级题73、2011 年二级题68、2014 年二级题70。6.1.17 结构位移增大系数、弯矩和剪力增大系数——《高规》第5.4.3条、第3.7.3 条典型考题:2006年一级题65。6.1.18 结构薄弱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的简化计算——《高规》第5.5.3条典型考题:2009年一级题71、2009 年一级题72。2004 年二级题70。6.1.19 《高规》第5.6.2条2016 年二级题806.1.20 地震设计状况下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高规》第5.6.3条、第5.6.4 条、第7.2.6 条典型考题:2009年一级题65、2012 年一级题62、2014 年一级题62、2014 年一级题66、2016 年一级题60。2003 年二级题67、2003 年二级题68、2003 年二级题69、2008 年二级题69、2010 年二级题71、2010 年二级题77、2011 年二级题71、2014 年二级题72、2016 年二级题70。错题总结1、2013 年一级题61:位移比概念不清楚。用3.4/2.5去了。总结了七大比值。如附图所示。2、2009 年一级题64:规范这样的没有规定。但是可以按照规范的意思进行判断。这点看来还得多看看朱总的书。3、2013 年一级题69:连梁折减系数不能按5.2.1来选择。抗震性能应该要搞个专题来。最后再搞吧。实在有点迷糊。4、2008 年一级题61:未看清结构体系,阻尼比选错了。最简单的问题。值得记忆记忆。5、2016 年一级题59:没有严格按照4.3.13条进行计算。竖向地震错了好几次。计算很简单,就是有时候考虑不到。还是要总结啊。高层的特点就是杂,多,这里一个参数哪里一个参数。只能多总结。6、2006年一级题64:直接没有考虑5.4.1条。刚重比考了好多次。思路是,先验算5.4.1.再计算增大系数。看清哪种结构体系。7、2009年一级题65:这题考点很多。很值得多思考思考。先计算竖向地震作用,再进行组合。组合有两种,一种是考虑水平地震和竖向地震。另外一种只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两者取较大值。8、2012年一级题62:未考虑转换梁地震放大系数。9、2014年一级题66: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截面剪力设计值增大系数要最后乘。我真是够啦。我是先乘。2、规范总结每次做完题,把题目跟着规范总结一遍。贴在规范里。由于初期需要注重基础。所以我从最简单的进行总结。做题的时候,哪里时间花的多,卡壳的时间,都想想怎么去减小时间。高层做的比较少,高层的概念比较欠缺。还是多做题,再进行总结。今天总结了地震作用和七大比值。每年必考的。先掌握基本的。常考的。3、做题感受高层做题还是错的很多。错的每次都不一样。还是概念不清楚,计算错误导致的。后期要加强。目前混凝土结束。今天把混凝土冲刺听完。肯定有不同的感受。Ps:考试成绩快出来了,心里知道考不过。只要过一个一建,也算是圆满了。还记得那时的话,天道酬勤群都过了,来海南找小杰完。哈哈哈哈。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

小杰 发表于 2017-12-14 17:44

本帖最后由 小杰 于 2017-12-14 17:45 编辑

2017.12.14让练习成为一种习惯1、做题总结错题总结:1、2011 年一级题65:抗震等级求错。轴压比属于抗震构造措施。内力调整属于抗震措施。所以下次一定要看清楚是哪类。一定要看清楚。2、2010年一级题65:审图不严格。公式代错。这样的问题出现了好几次。为什么会代错呢。9度框架。3、2004年一级题70:考虑问题不周到,没有考虑到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这种题只考过一次。4、2016年一级题64:未看清图示。箍筋的配置满足规范注。导致轴压比没有加0.1。所以一定要看图示。现在好多都要结合图示去做题。5、2010年一级题68:计算加构造,黑体加小注,天呀,小注想错了。题目不满足注3的要求。轴压比我偏偏要加0.1。6、2007年一级题65:剪跨比≤2时,配箍率要求比较高。我都写在规范上了。还是看不到。配箍率这里有三点,第一抗震等级规定的,第二,剪跨比。第三9度。一个都不能错了。简单的题目都做错,真是不该啊。2、规范总结看了许多人的经验。前几天如梦哥也说了自己的观点。考试就是做题,总结,再看规范,继续做题,总结反复循环。我很赞同。我现在总结常考的,等掌握90%。再去研究兰兰那些模拟题吧。天空大哥也说了。考试不是你不会的不会做,而是你会的也做错了。今天总结了高层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内力调整部分。每天进步一点点。3、做题感受做题培养一种习惯,专注专注,我试过专注做题效率高很多很多。现在复习,也是要专注。好多东西不知道原理,但是也不能搞的太深。总之我的目标就是把题目做对。PS:今天我和老婆认识的日子,感谢她每天陪着我。她练瑜伽,我做题。看到她每天锻炼三四个小时。再累都在坚持。真的很佩服。也是前进的动力哈。哈哈有老婆真好。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

小杰 发表于 2017-12-15 14:54

本帖最后由 小杰 于 2017-12-15 14:55 编辑

2017.12.15让练习成为一种习惯1、做题总结错题总结:1、2010 年一级题72:首先审图不严格,题目说的是框架核心筒。我未按高规9.2.2条进行判断Lc。做高层题目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结构体系,这也是和混凝土结构最大的区别点。要把每种体系有哪些调整都要进行总结。2、2011 年一级题70:体积配筋率算错。体积配筋率马老师总结的比较好,还是要自己总结下,不然考场上要思考。计算纵筋配筋的时候,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时候,面积直径和配筋率都要满足。3、2013 年一级题67:未考虑B类高层的过渡层。此题老张的书和朱总的书解答不一样。按朱总的。2013年的计算量比较大。出题比较难,平时要多看看规范,做做常规题目。不然考试时间肯定不够。高层的题目,很重要的思路是,先确定AB高度p9页,再判断抗震等级p21页,如果有场地类别和设防标准调整也要考虑到。最后再判断底部加强区域。进而进行其他的一些问题的解答。前面的一定要熟练还不能错。2013年和2014年的题真的值得好好去做。出的真好。4、2016年一级题65:将抗震性能化设计和连梁计算进行结合,这几年最喜欢出的题目。要进行专题总结,性能化设计。平时基本上接触不到,也是云里雾里的。把历年真题总结下。2、规范总结不进行总结,做对的还是对,错的还是错。今天总结了,体积配箍率和抗震等级。每天都要有收获吧。3、做题感受看书累的时候听听超神他们的经验。最主要的就是做题和总结。把他们的经验用到自己身上,严格去做好。做题要专注,专注。细节很重要,很多不是自己不会,而且细节方面,其实是自己掌握不足导致的。慢慢加强。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

小杰 发表于 2017-12-16 20:50

2017.12.16让练习成为一种习惯1、做题总结错题总结1、2006 年一级题68:未验算剪重比要求。Vo应该取已知和高4.3.12条两者取大值。再按9.1.11条进行计算。地震剪力调整比较多,进行总结。2、2005年一级题69:螺旋箍筋看成了复合箍筋。平时复合箍筋用的比较多。固定思维进行考虑。这样不好不好。导致轴压比查错。3、2008 年一级题69:真是什么错误都能犯。角柱我把轴力也乘以1.1了。我也是醉了。转换柱。弯矩,轴力和剪力的调整详见高规10.2.11。审题审题,不急着去做。看清条件和所问的。4、2005 年一级题68:这题出的比较好。把之前不懂的增大系数考虑进去了。首先,满足剪重比要求。薄弱层λ要乘以1.15。再者底层地震剪力要乘以1.25。5、2008 年一级题58:对于10.2.6有不同的解释。朱总书里说按条文说明去做。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提高,而抗震措施相关的如内力调整系数课不加大。还是按照朱总书吧。老张的理解不一样。6、2006 年一级题70:按计算器按错。最后一步。解决怎么按计算器快而且准。要平时多训练,多训练。7、2010 年一级题67:对于不熟悉的条文,要经常看看。也要锻炼自己的力学分析能力。零应力区,可以和地基基础进行结合。2、规范总结做题要多思考,本人比较笨,反应比较慢,只能通过题目去理解规范,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刻意重复训练。今天总结了地震作用效应调整。和几种结构体系的计算。当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3、做题感受周末静下心去做题和看规范,总结。效率比之前要高了。时间真的很快啊,高层很快就结束了。规范也看了一遍。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

风雨兼程000 发表于 2017-12-16 20:57

兄弟,又来“监督”你了:lol,今天又在家看了一天的高规休息一下,终于对着老朱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应用与分析》花了15天把《高规》过了一遍,明天开始做张庆芳二级高层方面的真题。每天看你写日记,自己复习的也特别带劲。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小杰一注复习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