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证书

标题: 2014年二级真题下午第4题 [打印本页]

作者: tvrtvr170    时间: 2015-12-22 17:17
标题: 2014年二级真题下午第4题
4

作者: tvrtvr170    时间: 2015-12-22 17:17
4
作者: tvrtvr170    时间: 2015-12-22 17:17
3楼占位
作者: Luischen    时间: 2015-12-28 20:08
对于这一个有一个最不能理解滴是为什么一下就可以判断H0=1.0H呢?最后理解为按《砌规》表5.1.3 多层、刚性方案,最不利就是1.0H。我滴理解不知道对不对,请大家指教!然而出题人没有在图面上标示尺寸和构造要求,又没有在题干说明用最不利情况考虑,作为考生我觉得很迷茫和遗憾。
作者: 马不停蹄    时间: 2015-12-30 17:22
Luischen 发表于 2015-12-28 20:08
对于这一个有一个最不能理解滴是为什么一下就可以判断H0=1.0H呢?最后理解为按《砌规》表5.1.3 多层、刚性 ...

我的理解是根据已有条件,只能认为计算高度就是实际高度,毕竟也只是个填充墙,没那么多讲究了吧
作者: wiseowl    时间: 2016-1-31 10:09
Luischen 发表于 2015-12-28 20:08
对于这一个有一个最不能理解滴是为什么一下就可以判断H0=1.0H呢?最后理解为按《砌规》表5.1.3 多层、刚性 ...

个人理解: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所以不存在刚性方案的问题,直接按照上下铰接计算长度系数为1.0计算,从下午第2题中外围护墙体Ho=3.000,也可以看出
作者: Luischen    时间: 2016-1-31 20:47
wiseowl 发表于 2016-1-31 10:09
个人理解: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所以不存在刚性方案的问题,直接按照上下铰接计算长度系数为1.0计算,从下午 ...

自承重墙左右都有支撑在墙体上,难道就没有对其有约束吗?第二题是题干直接给出H0=3,而这一题是要求判断H0,而且第二题里面其实也可以判断,S=8000大于2H=6000,所以H0=1.0H。
作者: wiseowl    时间: 2016-2-1 09:22
Luischen 发表于 2016-1-31 20:47
自承重墙左右都有支撑在墙体上,难道就没有对其有约束吗?第二题是题干直接给出H0=3,而这一题是要求判断 ...

首先,约束有,但也有大小之分,墙体与梁柱节点完全可以简化为铰接,我的意思是说咱从第二题中可以看出第三题取1.0H没什么问题的,更何况第二题中的Ho也不是随意给的,您说的第二题中关于HO的判断方法不适用与框架结构
作者: 王恒    时间: 2016-4-27 23:10
砌体规范5.1.3注5规定:自沉重墙的计算高度应根据周边支承或拉结条件确定。不好判定框架结构的填充墙计算高度该如何取值,老朱的书中也没有特别强调这一点,好像H0=H是理所当然,不需要解释的事情。姑且认为框架结构的填充墙都是H0=H。
作者: xiaoyoutou    时间: 2016-5-3 09:50
马不停蹄 发表于 2015-12-30 17:22
我的理解是根据已有条件,只能认为计算高度就是实际高度,毕竟也只是个填充墙,没那么多讲究了吧 ...

比较认同这种观点,但是H都是取层高,在这里老朱都取了净高
作者: dingling320    时间: 2016-11-9 10:13
解题思路正确,但是同问,为什么H0直接定位1.0H
作者: prince2015    时间: 2017-4-25 15:16
马不停蹄 发表于 2015-12-30 17:22
我的理解是根据已有条件,只能认为计算高度就是实际高度,毕竟也只是个填充墙,没那么多讲究了吧 ...

关于“自承重墙的H0”:
    《兰定筠:2017应试技巧与题解》P672,
    ①当自承重墙(如:隔墙)与相邻墙(横墙或纵墙)同时砌筑时,由于接槎连接作用,查《砌规》表5.1.3时,s取该相邻墙的间距;
    ②当自承重墙后砌筑时,由于与相邻墙无连接作用,查《砌规》表5.1.3时,即H0按s>2H取值,即H0=1.0H。
作者: 中国建材国际    时间: 2017-5-5 16:31
自承重墙左右都有支撑在墙体上,若是咬砌对其有约束;毕竟都是墙体;若简单为层高是有问题的,直观判断应该按H0=0.4s+0.2之类的简化判断,精确需其他复杂计算;
作者: 中国建材国际    时间: 2017-5-5 16:32
考题出的有问题,应该直接给出计算高度。
作者: mingoll    时间: 2017-5-22 21:53
此题应明示,墙体两端是否与周边墙体有拉结
作者: justdoit    时间: 2017-7-28 11:13
Luischen 发表于 2015-12-28 20:08
对于这一个有一个最不能理解滴是为什么一下就可以判断H0=1.0H呢?最后理解为按《砌规》表5.1.3 多层、刚性 ...

顶层

作者: su1999@126.com    时间: 2017-7-30 00:34
假如计算过程中H=3.6计算,不知道是否不给分?
作者: Muaheaton    时间: 2017-8-25 10:13
prince2015 发表于 2017-4-25 15:16
关于“自承重墙的H0”:
    《兰定筠:2017应试技巧与题解》P672,
    ①当自承重墙(如:隔墙)与相邻 ...

可是这道题没有讲明这个内隔墙是同时砌筑还是后砌筑的啊
作者: Muaheaton    时间: 2017-8-25 10:14
马不停蹄 发表于 2015-12-30 17:22
我的理解是根据已有条件,只能认为计算高度就是实际高度,毕竟也只是个填充墙,没那么多讲究了吧 ...

还可以这么理解的?
作者: Muaheaton    时间: 2017-8-25 10:15
xiaoyoutou 发表于 2016-5-3 09:50
比较认同这种观点,但是H都是取层高,在这里老朱都取了净高

是的,规范也没有说明是取层高还是取净高,好纠结
作者: 侯长哲    时间: 2018-8-21 11:06
这道题,我也疑惑,计算高度取值问题!




欢迎光临 第一证书 (http://www.dy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