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证书提示您:距离2024年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还有

第一证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一级真题目录2.二级真题目录3.计算题答题样板
4.概念题答题样板5.天空版一级真题导航6.天空版二级真题导航
查看: 18658|回复: 1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级结构] 2019一注结构备考贴,持续更新到考试,我叫超哥,高超的高

[复制链接]

3

主题

66

帖子

131

积分

学前班

Rank: 2

积分
131

买过天空书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
发表于 2019-1-30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是高超,一个基础考试左边右边坐的都是高超的高超,从今天起进行一注结构的复习,本人抱着必过的觉悟进行备考,立帖为证。



这是我第一次考注册结构,之前非设计院工作,本科是工程力学,刚够年限考一注专业,去年过了基础课,今年准备一次过专业,希望能够给正在准备考试和未来准备考试的人带来一些帮助。
本贴会从考试资料收集、制定复习计划开始,到执行复习计划,中间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关考试内容的整理都会一一记录到本贴中,给大家提供参考。



首先感谢天空大哥组织的18年男神女神经验分享会,让我第一次了解到注册结构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对注册结构的考试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也从天空大哥那里获得了很多资料。

下面是我整理出的男神女神分享会的资料,可能记录上不是很全面,但足够用来了解注册结构的考试是个什么样的考试(一共12个去年已经考过注册结构的人的分享),也可以用来做为自己备考方案的资料。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yKSfby6_2S55A1fBa5CXQ
提取码:hmwe



注:分享的文件一般都是Xmind格式,Xmind是一种思维导图软件,现在已成为我的生产力工具,安利给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相互交流使用方法。





通过这几天四处学习已考过前辈们的经验,我整理出注册结构考试所需的基础资料,考试题目分配,以及自己的复习计划,提供给大家参考。

这些内容未来会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及状态进行更改,这里仅供还不是很了解一注结构考试的考友们进行参考。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t9MUsxUi3ouFWxHBNfpGg
提取码:9e20


帖子会不定期更新,频率未知,一般会在某个阶段完成时有个总结。

希望看到这个帖子的考友们今年一注必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6

帖子

131

积分

学前班

Rank: 2

积分
131

买过天空书

2楼
 楼主| 发表于 2019-2-1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hustpengzi 发表于 2019-1-31 11:45
没有软件可以打开这个,能求pdf版吗?不胜感激!

xmind是一个很好的软件,正版有免费使用的,可以下载一个,这个转换pdf需要分解很多个,一张pdf出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6

帖子

131

积分

学前班

Rank: 2

积分
131

买过天空书

3楼
 楼主| 发表于 2019-2-15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c4658 于 2019-2-15 22:01 编辑

根据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由于是春节,基本平均每天3.5小时左右,十天时间),发现自己基础比较薄弱,二级题中有些基本概念不是很清晰,按照入门期的时间到三月底还有一个半月,入门期主要任务调整为看视频理解规范条文,通过做例题理解条文内容及规范的结构,将二级题刷题遍数减少。之前没有做过关于混凝土方面的工程,所以基本从小白开始,如果有和我一样的小白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参考,如果有大神莅临希望能给指点一二。
复习内容:混规,视频看到6.4条矩形截面压弯剪扭,个人通过做题理解到6.2.20计算长度。

计算型知识点有:单双筋梁以及T型工字型截面的承载力和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拉问题(大小偏心)求承载力和配筋。

个人想法:这段时间看的计算方面的知识点中,主要用的就是两个东西,一个是力的平衡ΣN=0,另一个是弯矩的平衡ΣM=0。翻过来调过去的都是这两个平衡,去除掉暂未涉及的预应力钢筋计算,就是三样东西,1.混凝土受压,2.受压钢筋抗压,3.受拉钢筋抗拉。一般通过判断受压区高度x的界限,来调整计算。理念就是知道抗压或抗拉钢筋就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如果都不知道就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的能力,再来配筋。




双筋梁矩形截面的理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6

帖子

131

积分

学前班

Rank: 2

积分
131

买过天空书

4楼
 楼主| 发表于 2019-2-21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天时间复习内容:正截面受压,二阶效应,斜截面承载力,扭曲截面承载力。
复习时间:三十小时左右

正截面受压  比较简单,主要就是两点:1.只有纵筋的计算,2.带箍筋的计算(多了一个箍筋抗压)

二阶效应  主要是两个东西:1.P-δ效应,2.P-Δ效应。
区别就是δ是由于杆件产生的挠度挠曲引起的附加弯矩不能忽略了,有三个判断条件,满足其中的一条就要考虑。
Δ主要是重力荷载引起的,用附录B,增大系数法,主要注意的就是要增大的弯矩是引起侧移的荷载产生的弯矩。

斜截面承载,有三个东西,1.受弯构件(有和没有箍筋),2.偏压受剪,3.偏拉受剪

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主要就是加上扭力的影响,多了两个系数,关注集中力,箱型截面,有不考虑某些扭力剪力的情况(一般出现在弯剪扭同时有的时候),为笔记做了一个导图,可以更清晰的理解规范的结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6

帖子

131

积分

学前班

Rank: 2

积分
131

买过天空书

5#
 楼主| 发表于 2019-3-7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距离上一次更新已经有13天了,这段时间将《混规》除了抗震部分的都看完了,共做了128道题(来理解条文,基本从第六章单筋梁计算一直到附录G深梁,其中没有看抗震部分,准备在看抗震规范时再对照看),混规用了120小时左右的时间看完。《荷载规范》在看混规过程中有过接触,然后花了三天时间大概21个小时将荷载规范看完,主要在风荷载部分停留时间较长。
       由于混规之前接触很少,所以花了大力气抄题,目的是一次多吸收一些,然后将这些题整理成册,在后期做真题时针对某些条文理解不清晰时拿出来再翻看。

       按照理论来说,设计经验丰富的人需要500-800小时可以通过考试,而我这种经验很少,并且不在设计院工作的人至少需要1000小时以上才有把握通过考试。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学习的过程是对自身的一个考验,通过考试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自身素质,这段时间的知识飞速吸收可以明显感觉到自身的进步,这种感觉对我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所以经常是晚上八九点开始看书,一抬头就已经12点多了。
       我自己的计划是1200小时的复习时间,按照工作日每天4个小时,周末每天8个小时,这样一周就是36个小时,到考试还有接近33周的时间,这样算下来大概就是1200小时。说起来容易其实很不容易,工作日白天如果没有看书的话,晚上从8点到12点也就是4个小时。
       我完成这个计划是按照周来进行的,保证一周36个小时,每天灵活调配,比如对我来说周末八个小时其实很难达到,当每周完成36个小时的计划时可以进行一定的休息调整,因为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也并是非最有效率的方法。

       之前看过一本书叫《学习之道》讲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深入高效的学习。人只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专注模式,一种是发散模式。简单来讲,专注模式是集中注意力,使新知识在脑中的某一个集中区域形成链接,这种连接是不稳定的;发散模式是后台处理,思维漫步在整个脑中,将新知识连接到已有知识体系中,提供灵感。打比方就是专注模式将知识打包成砖,然后发散模式是水泥,将砖砌成稳固的墙,还得一层一层砌,需要给水泥凝固的时间,只有砖没有水泥墙是松散的,没有砖,水泥也派不上用场。

       这次就不写关于规范的内容了,东西太多,理解还不是很深入,我在和别人讨论的过程中经常能够完善自己脑中的框架,经历过这场考试以后一定是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

学习是一件长久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方法,有计划,还有最重要的执行力。



这是这段时间我自己每天的时间记录,源文件分享给大家,如果你也有决心通过这个考试,希望我们能在2019年一起达成这个目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6

帖子

131

积分

学前班

Rank: 2

积分
131

买过天空书

6#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距离上一次更新已经21天了,这段时间将高层与砌体部分完整过了一遍,中间夹杂一些其他规范的内容。

今天是砌体刚看完,砌体的复习方法是将天空的条纹解析中的所有条纹对照的例题都做了一遍,知识点太碎了,但是很简单,考试砌体有十分,基本都是要拿分的。

其实复习起来没多少时间来做其他的事情,大块的时间如果用来干其他的事情总有一种罪恶感,为了考试戒掉了各种app,各种游戏,各种无用的杂事,很久没有这么纯粹的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了。

更新一下复习时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6

帖子

131

积分

学前班

Rank: 2

积分
131

买过天空书

7#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新一下复习状态,距离上一次更新已经14天了,这两周将地基基础和钢结构完整的过了一遍,将视频中的例题全部手写过了一遍。        只能说看视频的那一遍看懂了,但之后如果自己做应该大部分还是懵逼的状态,不过第一遍看主要目的也就是为了熟悉一下规范的结构,知道各种东西都长什么样子。

        到目前为止,复习时间大概在320小时左右,现在已经完整看完了  荷载,混凝土,高层,砌体,地基,钢结构  一部分 抗震,桥梁 。自己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将混凝土规范内的计算部分完整的整理一遍,大概用了11张A4纸。

        下一步准备开始刷题模式,现在使用的是张庆芳的二级真题,混凝土部分已经做了一半左右,准备花一段时间将张的二级全部做完,将每本规范都做一个自己的整理,钢结构部分由于改动比较大,用天空的二级真题进行,天空的二级真题是根据新钢规来解答的。刷题第一遍选用张的二级书,目的是不纠结的以最快速度将所有二级真题刷一遍,然后将错题及易忽略的考点进行整合提炼,再拿天空的二级书进行第二次的二级过一遍。这些都要在5月底之前完成。如果到了5月底没有完成这两遍二级真题,就直接转向一级真题。
         暂时就这么多吧。

哦对了,还有复习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第一次清晰的认识到S<R(效应<抗力)这个东西有多么神奇,基本上沿着这两条线就能串起来各个章节的各个知识点,
简单说一下,效应就是外部荷载作用的效果,这里的“效应”是个名词,是一个力,或者是作用,作用到我们要计算的构件上,会对我们的构件产生影响,如果效应太大超过了我们的抗力,那就破坏了;而抗力就是规范里写的承载力,只要写到承载力的地方都是抗力,是构件本身能提供抵抗外部荷载(也就是效应)的能力。
仔细想一下,所有的效应都是想要破坏构件的,而抗力就是抵抗破坏的能力。这样看规范的时候发现写的是效应,那就是外部作用的,基本上就是各种荷载组合算出来的;而看到承载力,基本上就是和材料本身的属性比如尺寸,材料强度有关系。
这个发现大大简化了我看规范的难度,而且能更有条理的进行整理总结。可能对于老考生或者设计院的工作者来说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但是对于更多的初学者或者不是深入研究过规范的人来说,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开再看一下规范,应该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最后将我整理的混凝土的资料共享给大家,里面可能会有不对的地方,大家有想看的就选择性观看吧,主要就是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能够让人有一个整体的感觉,而不是在规范里翻好几页才能看到相关的东西,太零散。现在没有时间,等刷完几遍题以后有时间的话就整理成图画的状态,根据人的理解顺序进行分类汇总,哈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6

帖子

131

积分

学前班

Rank: 2

积分
131

买过天空书

8#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新一下复习时间,距离上一次更新已经11天了,刷题模式已经有13天了。

这段时间将张的二级真题中的混凝土和砌体部分完整的做了一遍,并将错题及平时不注意或者总出问题的点进行了整理。做题间隙或者出差路上看朱总的抗震书,已经看一半了。

朱总的抗震真是不错,很多地方可以从原理上理解为什么规范要写这个,比如为什么要把场地地基放在前面,要从原理上解释地震的形成和地震是怎么作用的,地震会造成什么样的破坏,这些东西可能都不是做题要用到的,但是我觉得可能考完注册结构以后,最终能留在记忆中的就是这些“为什么”。并且我觉得如果是以要更好的去通过考试为目的来考虑的话,理解这些原理就不会改变一下题目就懵逼了,在时间还够的条件下看一遍还是有非常非常大的好处的,因为当知道了一个东西的原理就可以利用推理的方式去预测后续的发展,并且基本永远都不会忘记。
举个栗子来说,为啥规范里对水平地震力研究这么多。以现有的科技和对地震的研究,地震是地球内部的应力释放,会在深层产生错动,或者火山喷发,将应力释放出来,一旦错动会向外产生两种剪切波,一种是横波一种是纵波。一个现象是,地震时,地面上的建筑或人会感觉先被抛起来,然后地面会晃动;这是因为纵波的频率高,速度快,会先一步到达地面,造成地面上的东西被抛起来,横波相比纵波频率低速度慢,后传到地面,才会晃动,和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差不多。而纵波因为频率高,能量消耗非常快,所以传播不到很远的地方;横波因为频率低,能量消耗慢,所以会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这就解释了为啥要算水平地震力,因为水平地震力才是建筑最可能遇到的,规范里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解决水平地震力,而竖向地震力就跟闹着玩似的。        
再一个就是土分类,为啥用剪切波速,啥是剪切波速,为啥土分类要用它。地震的横波和纵波,波速=波长x频率,他们不是只有一个频率,也就是这俩波都不止有一个波速,相当于一大波不同波速的大军从地下向地表杀来,而如果地表有土,那土有自身的剪切波速,也就相当于一个屏障,因为波要穿过土层,所以后果就是这波不同波速的大军里和土剪切波速相同的都是自己人,送粮送温暖,吃饱喝足以后杀向地表,被加了一大堆buff,所以到地面会比刚发生的时候更强;而和土的剪切波速不同的波速的波,都不是自己人,弱的直接被干死,稍微强一点的也被打个半死,基本到地面也起不了啥作用了。所以地震作用对地表上的破坏和下面是啥土关系非常大,这就是为啥要把场地放在前面,为啥要给土这么分类。

这些东西其实对考试关系不大,考试只要知道土的剪切波速小于150是软弱土这种知识就行了,但等考完试以后,基本用不上一年不用就忘记了。而真正留在记忆里永远不会忘掉的,或者说能拿出去吹牛逼的还是这些原理性的东西。比如以上写的我绝对没有翻书。
老朱的书写的很好,强烈建议看一遍,出去扯淡也好啊。

我目前在复习的流程是:1、先将整个规范的所有计算知识点都梳理一遍,手写一遍整理出来,这样能加深印象和发现平时读规范时注意不到的地方,2、然后以最快速度刷一遍对应规范张的二级题,刷完题以后再将错题及总出问题的点进行整理,3、最后再对照规范看一遍自己整理的知识点。基本这三连招之后敌人就半血了(最后基本可以做到看到关键点能够及时反映到在规范的大概什么位置,剩下的就是以后刷成套真题的强化训练记忆了)。


下一步计划是看高层,现在在整理高层的知识点,因为之前看过高层视频并将初步笔记整理到规范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所以在刷题之前准备花一两天时间将高层的所有计算类知识点进行整理,这也是复习的过程,砌体和混凝土都是这样的一个流程。


以下是我的复习时间,错题整理就不发了,因为每个人对于知识的理解都不一样,可能我错了并不代表就是个难点,而且不自己整理一遍只是看其他人的整理笔记作用不是很大,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搞懂这些东西到底是啥,准备这个考试和看到这篇帖子的人基本都是有上进心,对未来有想法的人,应该知道重点在哪。



想再多说一点,这个帖子就当是自己这段时间思考的记录了,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很多没有目标或者方向的人,有一些人也会问我各种为什么,我仔细想了想,再加上之前看过的书,可能最大问题是没有找到正确的问题,不知道谁说的那句话,“找到正确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已经解决一半了”,我这里不是鸡汤,鸡汤都是告诉人开头,话说一半,不告诉人怎么操作的书都是放屁耍流氓,我现在就把我所知道的和我是怎么做的分享一下。
先说一下我工作这段时间看过的关于找问题解决问题的书,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金字塔原理》麦肯锡的,这本书对逻辑不清的人就是神书,其次有学习之道(之前提过,怎么尽量短的时间学的尽量深),学会提问(讲的是批判性思维,看新闻或者信息扒掉所有的修饰,直指核心问题)等等吧
我做一件事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1、找到正确的问题(靠经验和阅历了,或者直接被安排的任务),2、找类似问题的资料,想一下该怎么能最快最完美的解决(谁提的,给谁的,解决啥问题的,啥时候要,能不能交给别人做,是就着一次还是以后很频繁会有),3做计划(不是我要做啥,那不叫计划,叫idea,落地的计划才叫计划,将整个任务分解到每个阶段做什么,谁来做,什么时间做到什么程度,最后再加个缓冲期就行了),4、执行计划(这就是最关键也是最不关键的地方了,计划做好,按部就班来做,理论上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中途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微调计划,重新按照最终想要的结果进行调整,这就是控制论里的反馈。鹰抓兔子不是一个俯冲就完事了,而是不断的根据兔子的位置调整自己的状态,最后才能抓到兔子,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还有人问我为什么我能坚持下来,我觉得我不是坚持下来的,人的精力和意志力都是有限的,一个靠意志力去做的事情是不会长久的,只有把它当成是生命的一部分才不会感觉累,你心跳会累吗,呼吸会累吗,把接收新事物或者新理念当成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就行了,我只是间歇性的强烈的自我暗示,这就是我这段时间的全部重心,暗示的多了自己就觉得是真的了,其实到最后已经分不清是不是真的了,反正计划有了就按照这个机械的来做就行了,想太多比直接做要累的多。我的目标就是花这几个月的时间尽可能的将注册结构的知识点搞定,以通过注册考试以后出去吹牛逼为动力,将注册考试当成是检验自己学习能力的一个方法,还有钱赚,简直一本万利啊,比如我现在就在给自己心理暗示。

这些可能就是真正的干货了,也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简单做个小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点评

这个复习强度太牛了,膜拜大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25 16:12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6

帖子

131

积分

学前班

Rank: 2

积分
131

买过天空书

9#
 楼主| 发表于 2019-4-26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c4658 于 2019-4-26 17:54 编辑

这五天将二级高层题目做了137道,大概占总题目的2/3左右,预计再用两天结束高层的二级真题。这几天基本白天有时间就做题,做到吐,做吐了就然后开始整理《抗规》内容,刚开始做题很蛋疼,因为高层需要用到《高规》和《抗规》,经常连续十几道题都不会,连地方都找不到,好不容易作对一个就能开心半天,在做到120道题左右的时候才有感觉,目前基本可以做到看到问题大概可以找到位置,做题效率和准确率提高很大。

分享一个对新手比较好的一个方法,目前我在使用这种方法,防止做题做到崩溃。
方法就是不考虑会不会,看过题后先回想,之前遇没遇到过,在规范的哪个大概位置,如果没有想法就两分钟快速翻一遍规范,没找到就直接看答案。按照这种方法来进行,不纠结自己这道题会不会,因为这遍做题的目的是为了熟悉规范的结构,和找到题目中关键词或者考点在规范中的位置。但是这样也经常做到吐,是在是太打击人了,熬过这段时间我用了大概120道题。

我对高规和砌体部分的整理分享一下,和上面一样可能有错误,有需要可以选择性看一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6

帖子

131

积分

学前班

Rank: 2

积分
131

买过天空书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5-3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新一下复习时间,到目前为止已经将张的除了钢结构以外的所有二级题目全部完成。

我的做题顺序是:
首先是混凝土用了超过50个小时,因为原来带着做了一些,所以时间不是很准确;
第二个是砌体用了30.5小时;
第三个是高层用了45.5小时;
第四个是地基桩基地处规用了30.5小时
第五个是木结构用了不到5个小时。(做完木结构以后的想法就是,考试随缘吧,看到直接有思路就做,没思路直接扔到最后去)


所有复习过程都是
1、先从头到尾撸一遍规范,重要规范直接看的过程中手抄一遍里面的公式。
2、然后开始做题,做题中发现一般都是200道题左右,做前100~120道的时候比较痛苦,很多东西不好找,不知道位置,也不知道规范中的公式的关系,只是凭借第一遍撸规范的时候模模糊糊有点印象,但是我做到超过120道题的时候就明显发现基本都能找到位置,并且可以进行关联考虑,所以从我自身实验来说,认真的撸上120道题才算简单入门。
3、做完一遍题会有很多错题记录,和在做题中想到的一些问题,自己总结的一些小点,这个步骤就是将这些小点进行整理,这才是做这一遍题目的目的所在。

下一步计划是详细的开撸钢结构,过程还是原来的过程,只是增加了一项钢结构手册中的例题也全撸一遍,至少自己在做一遍的时候能够明白啥意思。因为钢结构今年改版,预计会很麻烦,所以把它放在最后来处理,现在离计划的五月底还有正好4周,也就是计划中4x36=144小时,预计实际时间会有170小时左右,所以完全足够用了。

下面是这段时间的时间记录


复习过程中的记录,如果有时间我就整理一下,没时间就算了,反正以后还有一级真题的错题一起整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第一证书

GMT+8, 2024-6-13 09:52 , Processed in 0.028712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