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证书

标题: 2013年一级真题下午第27题 [打印本页]

作者: zhaodongli    时间: 2015-12-23 11:09
标题: 2013年一级真题下午第27题
2013年一级真题下午第27题

作者: zhaodongli    时间: 2015-12-23 11:09
2013年一级真题下午第27题解
作者: Luischen    时间: 2015-12-30 21:51
这一题明显就是出自朱炳寅滴著作《高规》7.2.14 p275 “第三点 第3款 最后2句话(过渡层···)”,现在按我自己理解解析一下,因为他滴《题解及分析》没有标示清楚。λv滴选择就多争议滴地方,按7.2.16,构造时候取0.1 由题解约束边缘时候取0.2 平均值就是0.15 算出pv=0.96%! 根据题解如果采用8号钢筋算出 pv=0.8% 所以排除了A B答案(相信很多人都死在A答案)!而纵向钢筋无论是取0.9%或者按他书上写滴(1.2+0.9)/2=1.05% AS=1890(1.05%)算出结果都可以稳稳当当选出8条18满足。最后答案就是C!
作者: wangfan    时间: 2016-1-25 16:19
Luischen 发表于 2015-12-30 21:51
这一题明显就是出自朱炳寅滴著作《高规》7.2.14 p275 “第三点 第3款 最后2句话(过渡层···)”,现在按 ...

为啥他的答案直接就排除了8@100的 ,按构造要求是大于8@150就可以啊,  并且你计算如果按照配箍特征值大于0.1计算的话,8@100的也满足啊 ,那这样8@100的也就符合答案了
作者: coming133    时间: 2016-2-17 10:16
wangfan 发表于 2016-1-25 16:19
为啥他的答案直接就排除了8@100的 ,按构造要求是大于8@150就可以啊,  并且你计算如果按照配箍特征值大 ...

这是题解答案编写的原因,其实他要是严格按照3楼专家所说的体积配箍率限值取约束和构造的平均值pv=0.96%,那么8@100是可以排除的。或者换句话说,书中按照构造限值来算,10@100结果是1.24%>0.64%,仅从计算结果看,与书中“过渡层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适当加大”,这结果也不属于“适当”的范围吧,都放大快2倍了。
作者: 图图    时间: 2016-2-29 09:21
直接排除8@100,是因为底部加强区的构造配箍为最小8@100,而不是大家想象的在非底部加强部位的8@150。
作者: liumingqing    时间: 2016-3-2 16:26
但第7层不属于底部加强区啊,是过渡区,也就是属于其他部位,但表7.2.16给的是拉筋的,没给出箍筋的构造,只给出了底部加强部位的箍筋构造,而注3其他部位的转角处宜采用箍筋,难道这个箍筋就是按照底部加强部位的箍筋采用吗,规范并没有明确啊,此题直接排除箍筋8@100,感觉还是有点不妥,请高手回答下此处直接排除8@100的原因
作者: 菜根    时间: 2016-3-16 10:08
wangfan 发表于 2016-1-25 16:19
为啥他的答案直接就排除了8@100的 ,按构造要求是大于8@150就可以啊,  并且你计算如果按照配箍特征值大 ...

对,我的感觉也是不能直接排除,要经过计算再排除,就好理解了。
作者: zr199002    时间: 2016-4-10 11:33
他的计算应该是怎么排除8@100,结果硬是搞了一个验证10@100,而且介于加强层和一般层之间的这个概念,还是觉得第一次遇到很难处理的,肯定保守的选配筋大的啊!
作者: 张学友    时间: 2016-6-9 15:09
我也感觉a项不能不排除,规范没有要求取平均值,严格来说,A项是符合规范要求的

补充内容 (2016-8-9 11:00):
a项不能排除
作者: wwjsdu    时间: 2016-7-6 09:13
考试遇到这样的题直接放弃吧,太耗时间,还很难做对
作者: 夕阳亭枫    时间: 2016-7-20 12:44
wwjsdu 发表于 2016-7-6 09:13
考试遇到这样的题直接放弃吧,太耗时间,还很难做对

关键是做到一半,时间也耗尽了,不得不做下去了!
作者: lshuxuwin    时间: 2016-7-21 13:01
本帖最后由 lshuxuwin 于 2016-7-21 17:20 编辑

本题中轴压比为0.4,到底配箍特征值为0.12还是0.2呢?抗震等级为一级,我理解错了。

作者: 冷月秋之夜    时间: 2016-7-26 12:00
liumingqing 发表于 2016-3-2 16:26
但第7层不属于底部加强区啊,是过渡区,也就是属于其他部位,但表7.2.16给的是拉筋的,没给出箍筋的构造, ...

同问这个问题
作者: 晓迷离    时间: 2016-7-27 13:17
我也选的A,他答案比较勉强,直接就把A PASS了,其实A按他的配箍率算起来够用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6-8-3 09:10
有没有更好的解释了,昨天做到这个题目也时掉进了这个坑,当时还想要不要再算下约束的,结果感觉能直接选出来了
作者: xiaopiguhai    时间: 2016-8-3 09:11
有没有更好的解释了,昨天做到这个题目也时掉进了这个坑,当时还想要不要再算下约束的,结果感觉能直接选出来了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6-8-3 10:58
朱的答案太搞了吧,为啥纵向筋考虑非加强部位,而箍筋又直接套用底部加强部位。没有统一性,个人觉得都应该按其他部位来选。应该A正确
作者: 卧薪尝胆    时间: 2016-8-11 14:59
个人觉得不能取平均,严格讲满足规范最低要求选A比较恰当,不要走先确定答案再找理由去说服自己
作者: 尼卡    时间: 2017-6-5 20:03
本帖最后由 尼卡 于 2017-6-5 20:07 编辑

8@150:[2x50x(600-30+4)+4x50x(300-2x30+8)]/[(600-30-4)x(300-30x2)x150]=0.53%<0.1x19.1/300=0.64%  故8@150不满足规范7.2.16第4款第2条要求,所以按一般构造边缘构件配的话需要配8@100,过渡层高于一般构造边缘构件要求,取10@100
作者: 抗震设计    时间: 2017-6-28 12:55
这题读题、审题、答题10分钟能搞定?
作者: 蝈蝈050400408    时间: 2017-8-3 15:32
coming133 发表于 2016-2-17 10:16
这是题解答案编写的原因,其实他要是严格按照3楼专家所说的体积配箍率限值取约束和构造的平均值pv=0.96% ...

感觉好冤!做了好久 结果还是错了!而且还没一个正解!
作者: 蝈蝈050400408    时间: 2017-8-3 15:33
图图 发表于 2016-2-29 09:21
直接排除8@100,是因为底部加强区的构造配箍为最小8@100,而不是大家想象的在非底部加强部位的8@150。 ...

如果这样 竖向筋也是要按0.011来控制了 不是0.009了
作者: jz053031    时间: 2017-8-17 10:03
菜根 发表于 2016-3-16 10:08
对,我的感觉也是不能直接排除,要经过计算再排除,就好理解了。

计算完了,8@100满足要求啊。
作者: hang6348    时间: 2017-8-23 17:39
图图 发表于 2016-2-29 09:21
直接排除8@100,是因为底部加强区的构造配箍为最小8@100,而不是大家想象的在非底部加强部位的8@150。 ...

这是在第7层,是非底部加强部位啊!!
作者: zhoubo    时间: 2017-12-5 17:13
这种B级高度的,应该直接放弃
作者: gg2017    时间: 2018-2-26 10:14
本题比较张庆芳和老朱的答案,感觉还是张庆芳的靠谱些,但是张的134.7/10用的不对,应该是134.4/10.其实张的答案基本就是按照老朱的《高规应用与分析》P275页结构设计建议第3款最后两句给出的。个人认为,过渡层的竖向钢筋用量规范没有给出具体要求(老朱也说没有具体规定),就本题而言不采用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要求的平均值也能得到8∅18的答案,取2160和1620区间的限值就可以了,如果取平均值则规范没有这个规定,就实际设计中可以按平均值来取值用。关于过渡层箍筋的配置规范明确按可低于约束边缘构件,而高于构造边缘构件的要求,这里按老朱《高规应用与分析》P275页结构设计建议第3款来处理是合适的,如果不取平均值,那么A项也是满足高于构造边缘构件的要求。   老朱的答案箍筋的选择上理由不充分,以平均值为限则可以确定C项正确。   另外,张庆芳的点评老朱的答案有点不妥,老朱竖向钢筋没有取表7.2.16底部加强部位和其他部位二者的平均值,而是直接按其他部位(0.008+0.001)Ac取的限值。也许老朱之前解析版本里面给的答案是这样的?至少我看到14版解析里面13年真题和17版的没有区别。
作者: gg2017    时间: 2018-2-26 10:18
补充一点,这类B级高层确定竖向钢筋和箍筋配置的题,确实应该放弃,不过也不会考了。但是如果出“连体结构”和“错层结构”中过渡层箍筋配置可以考虑作答。
作者: 苗园    时间: 2018-7-24 17:31
考这种题,你说老朱是不是欠骂?几人考试能做对?
作者: jy00812845    时间: 2018-7-29 16:24
尼卡 发表于 2017-6-5 20:03
8@150:[2x50x(600-30+4)+4x50x(300-2x30+8)]/[(600-30-4)x(300-30x2)x150]=0.53%

第8层构造边缘构件8@120,过渡层8@120,也不能说错了嘛
作者: hayjay    时间: 2018-9-3 16:54
这题出的不严谨,8@100我感觉也确实可以满足规范
作者: luck333    时间: 2018-9-16 15:10
Luischen 2015-12-30 21:51 这一题明显就是出自朱炳寅滴著作《高规》7.2.14 p275 “第三点 第3款 最后2句话(过渡层···)”,现在按我自己理解解析一下,因为他滴《题解及分析》没有标示清楚。λv滴选择就多争议滴地方,按7.2.16,构造时候取0.1 由题解约束边缘时候取0.2 平均值就是0.15 算出pv=0.96%! 根据题解如果采用8号钢筋算出 pv=0.8% 所以排除了A B答案(相信很多人都死在A答案)!而纵向钢筋无论是取0.9%或者按他书上写滴(1.2+0.9)/2=1.05% AS=1890(1.05%)算出结果都可以稳稳当当选出8条18满足。最后答案就是C!
作者: luck333    时间: 2018-9-16 15:10
我觉得这哥们答案妥妥
作者: 图一诺    时间: 2018-10-16 11:13
晓迷离 发表于 2016-7-27 13:17
我也选的A,他答案比较勉强,直接就把A PASS了,其实A按他的配箍率算起来够用 ...

确实,A算出来体积配箍率有0.8%,而约束边缘构件算1.27%,构造边缘构件0.64%,完全能够满足要求,只是达不到平均值的要求。但是没有哪条规范说要大于平均值吧
作者: 1796-秋雨时至    时间: 2019-8-6 10:48
题目没有告诉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啊,如何确定应该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啊
作者: menghan    时间: 2019-9-3 00:35
zr199002 发表于 2016-4-10 11:33
他的计算应该是怎么排除8@100,结果硬是搞了一个验证10@100,而且介于加强层和一般层之间的这个概念,还是 ...

张指导,是什么让我们在这里相遇?
作者: menghan    时间: 2019-9-3 00:39
我觉得A正确,过渡区的边缘构件的配箍率介于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之间,并不能理解成过渡区的边缘构件的配箍率要取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配箍率的平均值啊。现在8@100大于构造边缘构件的要求,且满足≥0.1*19.1/300=0.64%的要求,为什么不能选A呢?
作者: zr199002    时间: 2019-9-16 07:51
menghan 发表于 2019-9-3 00:35
张指导,是什么让我们在这里相遇?

long time 没来这边了……




欢迎光临 第一证书 (http://www.dy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