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备考过程 3.1 2018年失利总结 2018年花了很多时间,但最终还是没过。我自己总结了以下几点。 1、压力大,2018年老婆回到了安徽工作,我一个人在三亚。想通过考试,增加回去的机会。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大了。 2、心态崩溃,做到没见过的题目,心态瞬间崩溃。平时要好好锻炼自己的心态。 3、自大,觉得自己做真题做的很好,觉得自己很牛逼,觉得自己的天下无敌,其实我们都很渺小。自己辅导了很多人,最后自己没过,有点可笑。 4、考试策略失误,考场上发挥失误,遇到难的题就慌了。简单题都做不到。朱总说过,简单的题做不对,难的又不会做,那还考什么。所以考试策略很重要,能决定你能不能考过。不管是谁都必须掌握好考试策略,后面我会详细解说。 5、只顾常规考点,很长的时间,只顾看常规的考点,而不去关注规范延伸的内容,这点很危险。现在的考题,越来越多的是未考点的考察,虽然很简单,你却做不对。知识点的欠缺,这点很致命。 3.2 2019年失利总结 1、忙,特别忙。一年画了20万方地下室和几栋主楼。这一年很多时间都在加班。精疲力尽。考前一两个月出了10万的地下室。 2、考试策略又失误,清楚的记得,考场上喝了红牛,喝完后啥都不知道了。心速加快。完全不知道最后两个小时在干什么。告诫广大考友,要清楚记得什么适合自己,找到自己最好的方法,发挥出自己正常的水平。 3、经常生病,这一年真的很累,生病,住院,吊水。有时早上去上班的时候都要晕倒了。 4、缺乏锻炼,这一年基本上都没运动,导致每天学习状态不行,经常走神。 5、知识点不足,考了很多岩土题,当时就是把岩土题就看了一遍,主要一定要做,静下心来做。 3.3 2020年考试总结 2019年成绩出来后的第二天就开始复习,一直到考前。我把整个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3.3.1第一阶段-总结 由于考了两年有点基础,今年开始复习的时候,首先我对自己说,我为啥会没过。到底因为什么原因,是因为自己发挥不行还是基本的题没作对。冷静了几天,觉得两个很重要的关键点,我都没做好。第一:笔记做的很乱,导致做题都会想想。这里是不是这样的。导致做题速度上不去,正确率不高,今年主要任务就是把笔记做好,做题的坑点,做题的顺序,条纹的联系,未考点的提醒,都要好好做好。如何做笔记将在学习方法总结里详细说明。第二:考试的时候状态不行,没把自己学的发挥出来。这点很重要,所有的都用在操作上,把题目作对48个题,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第三:考试策略失误。一直在催自己做题,把做题量当做最关键的。其实不然。作对才是最重要。 第一阶段,我就总结自己失误的原因,告诉自己今年我一切重头开始,从0开始,不管以前学的怎么样,做了多少题目,不管自己以前都熟练,规范,真题,考试心态都重头开始。这个因为国家疫情原因,时间很充裕。我把所有主要的规范笔记重新整理,重新梳理,没做题。笔记整理的顺序是,荷规、混规、抗规、高规、地基、桩基、地基处理、砌体、钢标。我是这样对的,首先看下规范,规范条纹,再对着以前的旧规范,思考下,做题步骤,做题的坑点。再把这些总结性的东西写到规范上。 整整花了1个多月。新年就过年休息一天,其他时间都是关在房间里。今年考试,我没记录时间,我觉得按照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复习,不催自己,一步步的走,不急不忙。 此时很多人在犹豫今年会不会不考试,我就不管他。如果不考,我当做自己的学习,对设计也很有用。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喜欢做一件事效率会高很多。 3.3.2第二阶段-入门 由主要规范全部换了一遍后,规范的知识体系好了很多。每门课的重点,都在脑子里,这是基于以前复习过的原因,第一次看规范肯定是云里雾里的。只要坚持看下去,会觉得规范很有意思的。 我把第二阶段叫做入门,从0开始做题,拿着天空《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点专题解析》2019年这本书,很厚很厚。第一次收到这本书吓到了,基本上所有的一二级真题都在其中,按知识点总结的。我从混凝土开始做,在网上买了很厚的本子,一题题翻规范,一题题的按照之前的笔记去做,这个时候做题是为了理解条纹,理解之前做的笔记,补充完善笔记。如何做题也在后面详细说明。 没日没夜的做题,大概是疫情在家一个月,我做完了,当时开始的做的时候,根本不相信自己会做完。每天做到不想做为止,中午都休息一下,这个时候没任何人打扰。做完题,再把规范相关的条纹看下,达到同一个知识点融会贯通,不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因为是按知识点的,常考点,必考点很清晰可见,这种题目是我要那分的。 这个时候,我把做错的题目,用红笔标记好。写在规范里,所有所有的知识点都记在规范里。同时,总结每个知识点的做题步骤,如抗震等级,按其他参考书的总结,自己手抄一遍夹在规范里,有的补充在规范笔记旁边。 为了提高自习效率,避免浪费时间, 我做题的时候,不开网络,不看电脑,不看手机,就一个人静静的在做题。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把规范和真题专题都做完了,大概花了2-3个月。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时间。开始上班后,我又开始做曾亮(华南虎)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专业案例一本通,真的很吓人,题目的计算量非常大,非常大。我耐着性子,一点点做。现在地基基础越来越考察岩土真题,我就下定决心,地基,桩基,地基处理,一本通的上面的题目全部做一遍。刚开始很难,做了十个题后,发现做题很顺利。把结构没考过的知识点,重点训练,因为他也是按知识点总结的,一个知识点做几个题后,发现再考察这个知识点,自己更加自信了。今年考了很多的岩土题,有的是原题,所以这一遍刷岩土题必须必须要的。大概花了20天,这个时候单位也不是很忙。把书上的岩土题做了一遍。 3.3.3第三阶段-提高 第三个阶段我就是做真题,从2019年-2003年倒着做。先做二级,再做一级。完全按照考试的八个小时,就算平时没有完整的时间,我规定自己,砌体50分钟,混凝土90分钟,钢结构90分钟。桥梁50分钟,地基90分钟,高层90分钟。做完,涂答题卡,对答案,分析原因,做题步骤一一核对。第一遍,我按8个小时做,把时间全部花完,如果提前做完,我就开始对答案,核对选项,核对计算器是否按对,答案有没有抄错等等。这个时候我没一味的加快速度,我还是以理解规范为主。 这个时候,我把自己做错的原因一个个总结出来。是因为粗心,还是因为看错公式,抄错公式。每一次做错,我就记录下来,总结完整,就有了我的易错点总结。做题的时候,完全按照自己的策略去做,二五定律,做题顺序,做题的心态。如何做题后面学习方法总结里详细讲解。 这阶段,我做完一级二级真题, 对规范怎么应用有了更好的认识。我做完题目,不懂的看下真题讲解。为了就是搞懂真题出过的每一个点。研究透,我很少问老师,全部都是靠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找答案,从参考书和知识星球去找答案。这样理解会更深刻点。 3.3.4第四阶段-强化 我今年复习有点反其道而行之。做完真题,复习完规范。我强化阶段,重点是培训班的视频,我花了一个多月看了两个培训班的视频。看视频是为了补充笔记,完善做题步骤,完善结构体系,完善结构全过程,将整个规范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考到哪一点很快翻到,很快做对。时刻记得规范和真题。 这阶段,我用空白卷全真模拟考试,7个小时限时去做,从2008-2018年十年真题,用周末时间,全部模拟了一遍。这一遍,我将自己的考试策略和考试技巧放进去,基本上每套卷子都是75分左右,这时我更加关注自己错的那几个题,将这些题目,一个个截图排版好,又做成了空白卷。最后又把这些题目,做了一遍。一级二级的错过的题目利用白天不忙的时候,一个个截图,打印出来。最近几年注册考试的改革告诉我们,做真题只是通过考试的必要条件,不再是充分条件了,因为考题越来越灵活,更加贴近工程实际和平常的运用,所以除了反复做 真题,我还认真研读了几本重要的规范,特别是条文说明部分。 此时我回归真题,我把命题组的真题解析拿出来读,之前对答案就是已经一个个看过,重点也标注好了。此时,我站在命题组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题,如果去考场你是否掌握这个考点。这个阶段也很快过去,做完题目,再详细看命题组的解析和分析。重点也把前言也看了。 之前老师组织背规范,我也开始背,从钢筋表,混凝土等级,钢筋等级开始背。开始很困难,慢慢的背了几天,很快就记住了,做题的时候更加如鱼得水。以前都是强制自己记住这些东西的。背规范,我是从目录开始背,从结构体系开始,如框架结构,如何设计,从荷载的确定,荷载的组合,内力计算,再到结构构造,形成一个设计的全过程。注意,背规范不是一条条去背,这样只能形成孤立的几个考点,要有知识网,全过程,这个很重要。利用上班不忙的时候,我就拿出其他大神的规范笔记,一页页翻,我不要求我记住多少,我就是熟悉规范。看到这条,是否能想出易错点。就这样花了两个星期,全部规范都过了一遍。我也不记得我看过什么,就是把觉得比较好的考点给群友交流。加深自己的印象。考前我好几个考点都在考场上出现了。 这个时候,我把三清的冲刺音频拿出来听,我不看讲义,只要有时间都在听,记得当时18年我听了6遍冲刺,今年就不放倍速的听,就听了一遍。深刻理解老师讲的每一个点,问自己是否掌握。重点必须要牢牢把握住,把知识点圈起来,看到这个点,是否能想到另外一个。 3.3.5第五阶段-冲刺 冲刺阶段,我就买了一本三清的冲刺讲义。拿到讲义的一刻,我不看。我拿出8个小时,全真模拟考试。8个小时根本做不完,但是我把考试的策略和技巧应用到做题模拟上。竟然惊奇的发现,我这次模拟和我考试成绩一样的分。模拟完之后,我拿着讲义一个个题目去详细分析,为什么错,考场如果再出来,会不会做对。总结完之后,我花了14天时间,我把课件上的答案盖住,一个个知识点的过,看看笔记有没有做完整,再把上面的例题一个个亲手做一遍。这个时候,发现内功又提升了不少。这个阶段很重要,把握常规考点,重点。而且还有好几个题和考题基本上一样,高钢规的两个原题,我做的很顺利。做完三清,我又买了一套培训班的模拟题,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锻炼自己在考场上看到陌生题目的反应和策略。也是花了整整8个小时,计算量很大。最后得分和考试成绩差不多。 这时越来越自信。 冲刺阶段,需要做的是重复再重复,反复强调考点、各科的知识点和易错的地方,这个阶段已经不可能再接受新的知识,也没必要再学习新的内容,而是要把自己已掌握的内容弄透彻,不要似懂非懂,对于自己从来都不懂或者做不对的,考试中可以适当地放弃。考前的心态非常关键,有时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有信心,建立自信,从战略上藐视考试,战术上重视考题。 距离考试前五天,我每天做了20个题目,其他时候。我按老师的建议,拿出规范和一张空白A3纸,一个条纹一个条纹的写出注意要点,自己脑子里回想做题步骤,就这样又把所有主要规范过了一遍。我好朋友说,此时应该是我熟悉规范的巅峰了。这个时候只要有时间,我就看规范,背自己的易错点。 考前最后两天,我整理真题书,和规范,自己的易错点。将考试的时间,住宿,注意点,仔细的想好,写好。我不允许因为这些非技术原因导致考试失败。这个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自信,我把三清的模拟题做了最后一遍,计算量很大,但是基本上都没错,上午错2个,下午错3个。很庆幸当时又做了一遍,很多类似的考点,都出现过。 最后一天整理好心情,检查下准考证,身份证,做完最后几个题,跟着庆哥的车住进了宾馆。下午看了考场,晚上回来,我就看三清讲义,就是翻,看以前做错的题目,那些题目错的已经能倒背如流了。我在计算器上写这:放弃 稳住四个字。要求自己在考场上不要急,不要慌,慢慢做。睡觉前,我把我的易错点总结看一遍,正常就入睡了。 这就是我的全部复习过程。总结下: 第一阶段(总结):总结失败原因。把主要规范笔记重新整理。 第二阶段(入门):做一遍专题解析,华南虎案例一本通,强化笔记。 第三阶段(提高):做一遍2003-2019年一级真题、2003-2019年二级年真题。 第四阶段(强化):看培训班视频,补充笔记,补充做题步骤,完善结构全过程。2008-2019年一级真题全真空白卷模拟考试。详细分析命题组真题解析。总结规范,背规范。听三清的冲刺,强化考点,重点。 第五阶段(冲刺):全真模拟三清模拟题,2019年一级真题。梳理自己规范考点,总结考试策略,考试心态。 2020年真题做了3遍,模拟题2套,规范3遍,讲义2遍,错题1遍,背易错点n-1遍,鼓励自己n遍。 |